沈阳水务集团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按照我市国资国企改革的整体部署,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,持续深化细化实化综合改革,以创新发展为引擎、以质量提升为抓手、以执行力建设为突破,连续两年实现盈利,有效保障了全市供排水大局安全稳定,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转机制,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、释放了新红利。

打造新型管控模式

实现扁平化管理

实施综合改革以来,水务集团按照“战略、计划、预算、绩效”“四位一体”的战略操作型管控模式定位,调整总部职能、机构和编制,将总部部室从35个精简至15个,压缩编制249人,精简比例57%;撤并三级、四级单位26家,机构从92家整合为66家,减少比例达28%;形成纵向九大管控条线和15项核心管控流程,制定首套《沈阳水务集团权责划分手册》,梳理行权数量994个,下放行权数量124个。

做实“三项制度”改革

打造“三能”机制

三项制度改革,是国企改革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,也是提升企业活力、效率的关键之举。水务集团通过打造科学的组织体系、岗位体系、薪酬体系和绩效体系,在“员工能进能出、管理人员能上能下、薪酬能增能减”“三能”机制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,实现机构压缩近1/3,干部职数压缩20%,消化冗员1329人。集团创造性地采用历史对标法进行岗位价值评估,形成具有水务特色的岗位价值评估模型。将职工利益与企业效益有机联动,(下转9版)  (上接1版,沈阳水务集团全面实施综合改革 激发内生动力 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)制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、N项工程奖励考核办法给基层单位下放二次分配权,激发内生动力。水务集团成立了绩效考核部门,组建考核支队,在KPI指标设计上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,实现从上到下的穿透,并且从集团高管经理层到中层、主管层再到普通员工,用组织绩效和岗位绩效进行全覆盖,真正实现全员绩效考核。

关注效率和效果

健全内控体系建设

改革要全面聚焦效率和效果,改革中,水务集团全面加强制度流程系统化建设,全面启动制度流程“废改立”,修订完善制度333项,内控业务流程299个。编撰形成首套《水务集团内控管理手册》和《企业制度汇编》;查找457个风险点,形成首套《水务集团风险数据库》;通过加强“内控体系”建设,实现内控工作系统化、清晰化。水务集团实施全板块降本增效,通过精细化管理,在五大业务板块分别打响“降耗会战”“降漏会战”“排涝会战”“扩容会战”“增效会战”,年节约成本2亿元以上,实现降本增效目标。同时,水务集团逐步规范内控体系,通过将内控建设与监督评价相结合,实现内控工作闭环管理;集团在内控制度建设中加强评审环节建设,强化权责划分,职能衔接,减少管理漏洞,降低控制风险,成效显著。

 

坚持创新驱动

搭建智慧水务平台建设

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水务集团改革的新引擎,水务集团将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,创造性地将“两个体系”建设、内控体系与建立大数据信息管控平台有机结合,形成监督治理长效管控机制。集团大力实施“1+2+4+N”的大数据监督治理体系建设,目前已完成包括管网地理信息、SACAD、供水调度动态感知等智慧生产系统建设;对所属水厂市街管网300个管网压力点,151个分区计量点,2500余座泵站的出口流量,12000余户非居民大流量用户的实时流量数据进行实时监测。在智慧营销系统方面,建设了包括实查实收、大用户远程集中抄表、营销数据监督、一网通办、网上营业厅等系统。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挖掘线索,提高事前监督、事中监督的能力,将企业的监督体系根植到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制度中,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中。此外,水务集团通过大数据监督、打击窃水与绩考实地认证等手段,累计查处以水谋私案件10件,累计查处窃水300余件,追缴水费800余万元,尤其是我市首例窃水刑事案的判决,有力震慑了盗取城市公共用水的“水耗子”。

本文来源:2022824日《沈阳日报